《第六届年会》
为国交友,谊满天下
(2021年10月12日)
王 超
尊敬的王晨副委员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来到"淮上明珠"安徽蚌埠,参加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这是论坛落址蚌埠后的首次年会。作为永久会址,古民居博览园是一座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传统建筑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样板,为嘉宾们提供一个共赏秀美风光、共品多样文化、共促文明交流的宝地。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对论坛年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文明多元多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世界,每一种文明都承载着各自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着各自民族的精神血脉。各国人民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兼容并蓄、相互借鉴、传承文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书写了人类文明辉煌灿烂的篇章。当今世界,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叠加,习近平主席鲜明指出,"经历了疫情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张为各国共同应对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演进,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一脉相承,始终倡导和践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既有汉唐时期经由丝路往来产生的东学西传,也有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友好佳话,更有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以及今日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中华文明从未停下与世界各国各种文明相互学习交流的脚步。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场合多次向世界提出中国的文明观,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各位嘉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深刻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之上,百年党史留下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文虽不同,心可相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未来人类文明的深度和广度必将产生更大的飞跃。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坚持平等尊重、包容互鉴,将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昭示方向、启迪智慧、提供动力。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人民外交机构,秉承"为国交友,谊满天下"的理念,愿同各方一道,共同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搭建友谊的桥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